- 河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产品名称: | |
产品价格: | 到 |
师老师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 13213236000 |
联系人:师老师
首页 >> 培训案例 >>遵义: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遵义: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发布时间:2019/3/30 14:30:13
从自然传承到自觉传播
在春秋战国时期,遵义属于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遵义形成了“十大文化”,即: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土司文化、建筑文化、诗乡文化、杂技文化、辣椒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其中前五者属传承文化,后五者为特色文化。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以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俗称白色文化、红色文化的“酒文化”和“长征文化”。
作为地方报纸,如何传承与传播本地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引导文化发展方向?《遵义日报》《遵义晚报》和遵义在线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遵义日报》(原《遵义报》)、《遵义晚报》分别复刊和创刊于1985年,自两报复刊和创刊始,就特别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但初期基本上是一种自然传承与传播的方式,主要渠道是副刊。1991年开始,《遵义日报》连载本地作家石永言的长篇纪实文学《遵义会议纪实》,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反映,有的电话称赞,有的登门交流,不少读者将报纸一期期收藏起来装订成册。从这一现象中,我们意识到,红色文化的宣传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阅读的需要。《遵义日报》的红色文化宣传,逐渐从主要依据来稿自发传播的状态过渡到通过约稿、组稿进行自觉传播的状态,从零星发稿到组织专版、策划专题报道方式转变,从主要依靠副刊作品,到全面动用各种新闻手段转变。每年年初遵义会议召开纪念日前后,我们都要组织相关稿件,制定详细周密的报道方案,派出最得力的记者深入采访,将红色文化的宣传报道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2005年1月15日是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为了迎接这个节日的到来,从2004年11月开始,《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除了及时报道各种纪念活动外,还分别从遵义70年的变化发展、红色旅游开发、健在老红军访谈等方面进行策划报道,其中以遵义健在老红军及其亲属为采访对象,深入反映老红军光荣履历、生活风采和思想境界的系列报道《道不尽的红色记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遵义在线再一次以宣传红色文化为主题展开策划报道。从2006年年初开始,《遵义日报》编委会就多次展开策划研讨,其中一个重大举措是:派出得力记者,沿当年红军长征进入黔北地区的历史足迹,以记史为主线,结合写人、写事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在头版推出系列报道“红色遵义・长征接力”专题栏目。自3月份开始,8名记者兵分五路,沿着当年红军在黔北行进的路线实地采访。这组延续一年之久的系列报道,或以特写、现场见闻、通讯、消息、专访的形式追忆、再现红军战斗生活过的主要纪念地的故事,或专访、挖掘健在老红军、红军见证人及其传人的事迹,或选取路途中的主要村、镇,突出展现红军传人传承长征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成就、新风貌。共刊发稿件近百篇。经《遵义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引导,红色文化逐渐深入人心,成为遵义这方红色土地的主导文化。
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媒体自身的责任意识也逐步强化,当发现问题时,媒体及时指出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如2002年8月,《遵义日报》记者发现红花岗区一些革命遗址、遗迹有的被拆,有的被毁,遵义县一些革命遗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市里一些革命纪念地没有充分发挥效应,于是通过实地采访和请教有关专家撰写报道并引起有关领导重视,一些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从简单传播到全面拓展
作为党报的《遵义日报》同时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神圣使命。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是报道与红色文化直接相关的新闻,刊登直接宣传红色文化的文章,而是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涵,细心发现红色文化的踪迹,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红色文化对遵义人和遵义这片土地的浸润和影响。
在遵义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许多优秀人物,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有顺、全国劳动模范李光碧、季克良,以及为抢险救援光荣负伤的公安干警、消防卫士,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无不留有红色文化的种子。遵义市消防四中队每当新兵入伍,都要开展一次“四个一”活动,即吃一次红军饭、走一次长征路、扫一次红军墓、唱一次红军歌,都要瞻仰遵义会址、毛主席故居等场馆,聆听老红军的革命传统教育。 在遵义,绝大多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都把少年入队、青年入团、成人入党的宣誓仪式安排到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等地进行,甚至幼儿园的活动也安排到这些地方。
遵义的红色文化已经渗透到遵义人的生活当中。媒体在报道优秀人物、先进典型时,在报道外地客人旅遵感受时,无须刻意提醒,自然就会得到这方面的素材。这些内容经提炼报道再次传播后,又会形成放大和连环效应,更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鉴于遵义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遵义推出了红色旅游。为此,《遵义日报》多次就红色旅游进行重点报道,2007年7月推出的关于红色旅游系列报道,采访深入,内容详实,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对宣传遵义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这组报道成功的原因,也是基于红色文化的支撑。在遵义,红色文化也融入了各种文学艺术活动中,我们一方面有意识地选登适合报纸的文艺作品,一方面及时报道有关信息、活动,将红色文化的印记深深地刻录到受众的意识深处。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遵义日报》的红色文化宣传报道已经从简单传播向全方位发掘和多向度拓展的方向迈进。
从传播文化到提炼精神
红色文化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是赖以支撑遵义的城市灵魂和推动遵义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
关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国内学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究与探讨。2002至2003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学术界展开了“遵义会议精神”研讨活动,《遵义日报》密切关注研讨动向,及时发表研究成果。在平时的报道中,记者、编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遵义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和阐释。经过长期的积累与研究,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越来越明晰:遵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就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在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报道中,我们自觉地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观照所要报道的事物,并将其融入报道中。
1984年以来,遵义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连续五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每一个称号的获得,都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其中也包含媒体的舆论支持。在每一次创建活动报道中,《遵义日报》都不忘红色文化的作用。一方面,配合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推出评论文章开展舆论引导,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贯穿其中;另一方面,及时报道创建成就,大力宣扬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参照,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用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激励工作。尤其是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历时近十年,创建活动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开展下来并最终取得成功,长征精神的激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论是在新闻评论、典型报道中,还是在一些日常报道中,《遵义日报》都会自然地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贯穿其中。在遵义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比如“文华奖”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的报道中,也总是与红色文化密切联系起来。作为党委机关报的《遵义日报》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持久的宣传,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大力倡导,起到了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
遵义媒体与读者共同营造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逐渐成长为遵义这个城市独特的灵魂标志,也成为遵义媒体的灵魂标志;遵义因为红色文化的濡养而变得品位高雅,遵义媒体也因为与红色文化相伴而行而变得格调不凡。(作者分别是遵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遵义日报》高级编辑)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是一所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增强党性党纪,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革命本色的专业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电话:13303715399
相关推荐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培训01
版权所有http://www.cccred.com(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 |
上一条:红色教育培训:“学恩来 践初心”党性教育培训班
下一条:到遵义体验红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