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课程搜索
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联系我们
  • 河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师老师

  • 供应产品: 红色培训,红色教育,红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精神培训,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培训班,红色教育培训

  • 移动电话: 13303715399

    联系电话: 13213236000

    联系人:师老师

  • 传真:

西柏坡精神的新解读研究

发布时间:2019/3/30 14:27:28

引言
  辉煌历史铸就伟大精神。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一年零十个月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了体现时代要求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形态――西柏坡精神。这一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务必谦虚谨慎务必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曾经说过:“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深入推进对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思想来源
  1.1 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在井冈山上,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以往革命失败的教训,在革命处于极端艰难困苦的危急历史关头,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契合,探索并找到了破解中国革命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迎来了中国革命的真正春天,进而形成了以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为核心的革命首创精神――井冈山精神,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在延安,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圣地延安长达十余年的革命斗争实践相契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系统的党建理论、军队建设理论、政权建设理论等,至此,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应运而生,毛泽东思想也作为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得以形成,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表现的更为成熟,毛泽东思想也得到了继续发展。这一时期是“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前途”的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不断革命”的理论与历史转折时期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并解决了如何打败蒋介石、如何建设新中国等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1.2 中国革命精神的升华与完善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让贫苦农民实现拥有土地这一千年梦幻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打土豪、建农会、分土地,组建红军,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湘赣边界工农革命政权。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指导下,用彻底的理论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打破常规,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革命道路理论,与此相适应,开创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精神就是井��山精神。
  2 西柏坡精神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新常态
  2.1 西柏坡精神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西柏坡精神之所以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中国道路,根本依据在于西柏坡精神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通的。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破旧立新、勇于探索”革命新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指明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武装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由城市领导乡村的阶段性特征,也指明了中国由农业国发展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方向,还提出了由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以公私兼顾为主要关系的五种经济共同发展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方案,提出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方案,为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制度前提。建国60余年来,西柏坡精神依然是支撑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动力。
  2.2 充分挖掘和整合以西柏坡革命圣地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
  突破单纯依靠实地参观考察和以图片、书籍为载体的课堂教育等既有模式,科学整合以西柏坡革命遗址为中心,包括华北人民政府旧址、中央电台旧址、华北军区司令部旧址等数十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增强历史感、烘托主旋律、提升感染力。促进政府、学校、社会、企业按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立西柏坡精神实践教育共同体,以信息化、品牌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努力推进各方面红色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聚集效应,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创新红色资源开发和教育形式,采取情景模拟体验、专题巡回演出、百姓生动讲述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融入历史情境,感悟西柏坡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
  结束语
  笔者认为,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最核心的本质内涵是唯一的,它从根本上体现着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它的基本内涵或原生态意义上的内容却是丰富多样的,这些丰富多样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着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可以说,西柏坡精神的本质与其基本内涵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是构成博大精深的西柏坡精神这一科学体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新华文摘,2013(2):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年)(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06.
  [3] 陆仁权.“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学习习近平2013年7月在西柏坡座谈时的新判断[J].河北学刊,2015(2).

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是一所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增强党性党纪,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革命本色的专业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电话:13303715399


相关推荐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修订印发

习近平的青春寄语

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 责任编辑:红色教育培训01

版权所有http://www.cccred.com(河南清廉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基层干部的职责是做实事敢担当”(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下一条:从“亲民”论西柏坡精神